文|杨倩
编辑|杨倩
图|姜霖
其实从小到大,我很少有自己选择的机会,很多时候都是我的父母在为我做选择。但是我不会因为这些就觉得说父母不尊重我,反而我觉得在父母的引领下,自己走过的弯路很少,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自己还是蛮感谢父母的。
就比如我大学就读的金融行业就是父母替我选的,这在当时可能不是我当时想要工作的方向,但是仔细想想,我当时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方向,更不知道哪个专业在就业上会更明朗,父母的建议让迷茫的我有了稳定的机会。
我现在是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有工作,因为我对于未来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明朗,其实我没有想过一定要做特别成功的事情,我觉得在物质上能维持基本就可以了,对其他的也没有过多索求。
父母的先见之明,让我在很多道路迷茫的时候得到了救赎,但是也因此,变得没有主见,开始内向起来。那时的我,就像是一只蜷缩在角落的刺猬,害怕与人交流,用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,也很害怕融入集体。但在内心深处又极度渴望改变,渴望能像外向的人那样自信地表达自己。
在我读大一那一年,有学姐在学校里宣传蓝信封项目,通过学姐的介绍我了解到这个项目是通过写信陪伴乡村孩子,不用见面也可以帮助到孩子。
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,成为了通信大使和月捐人。开始与乡村孩子写信交流,这次举动也成为了突破自我的第一步。
记得第一个与我通信的孩子,从我们的书信聊天中我感受到他可能成绩不是很好,人际交往也有一定的问题。在了解到这些之后,我感觉有时候他其实蛮像我的,所以我也蛮害怕自己没办法给他带来积极的影响,但是我还是想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他。
在写信时,我每写一句话都会思考很久,害怕因为自己表达有误而伤害到他。在这么多次书信交流后,我感觉我能透过文字看到孩子那渴望关怀和指引的眼神。我用我自己的经历鼓励着他,就比如我在信件里写到,“我以前交朋友也是跟你一样比较孤僻,但是这样孤僻了之后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差,最后就想要做出改变。”我觉得我当时和他分享的想法就是想要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他,希望能给到他力量和勇气。
就这样,一年多的时间过去,孩子变好了,成绩提升了,人际交往改善了,与家人的关系也更融洽了。看到他的变化,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成就感。
除了写信,我还积极参与蓝信封的线下回访活动。那次其实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开自己熟悉的城市,来到广州和去项目地探访的伙伴见面,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,心中满是惶恐与不安,还记得去见面的那天还差点因为迟到没赶上火车。
但是因为想要改变性格的决心,让我勇敢地迈出这一步。在这次活动中,我结识了许多充满善意的伙伴,他们用热情回应着我、接纳着我,这些经历让我倍感温暖。
现在回想起来,蓝信封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它让我明白,只要想让自己变好,就一定能找到方法。虽然项目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感情没有结束,我们至今仍通过微信保持联系。这段经历让我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勇气去面对各种挑战。
我觉得环境也会影响人,当一个人在健康、友善的环境也会潜移默化的逐渐变好。我觉得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,参与公益是一个很好的方式。
也很欢迎,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,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、职业、专业,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。
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,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。
发布于:广东